400耐磨板,是市面上最常使用的一种规格的耐磨钢板。性价比较高。 400具有HBW400的硬度,是一种全能耐磨钢,由于其韧性高,折弯性,焊接性能也优良,这种钢可以用于中度磨损的结构。 400可以提供最薄2mm的厚度,更高130mm厚度,一般标准宽度2000mm或者2500mm,长度5800mm或6000mm长度,如果是定轧的钢板,宽度更高可达3350mm,长度可达14630mm。其遵循的标准是EN10028欧盟标准。
400根据生产工艺不同,分为薄板和厚板,薄板厚度在2.0mm-8.0mm,硬度范围在HBW370-HBW430之间,板内部硬度略低于表面硬度,但是因为采取整体淬火,其更低中心硬度是保证的更低表面硬度的90%。由此可以看出 400的整体均匀度非常的不错,也代表了其加工性能。厚板的厚度在4.0mm-130mm,同样硬度在HBW370-HBW4300之间。薄板和厚板的典型屈服强度都是1100MPA。 400的冲击特性,在夏比冲击测试v型10*10mm试样纵向测试典型冲击能量,达到45J/-40摄氏度。这个数字标明了在低温环境下, 400可以保持良好的机械性能。
对于耐磨板来说,生产加工中温度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整个板材性能,所以一直以来都在研究耐磨钢板等温处理的效果,结果发现不同加热温度下,耐磨板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微观组织、物相及相似结构相也都随之发生了变化。
耐磨板等温处理的研究手段包括了很多优异的技术,如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及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等。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耐磨板中铁素体的相比例会逐渐降低,升高的是贝氏体,而其中残余的奥氏体则会以椭圆状和细条状分布在铁素体晶界及晶内。
当加热温度由完全奥氏体化温度降低到两相区内较高温度时,耐磨板连续冷却转变曲线中铁素体转变区左移。这时只要通过790℃加热保温,可以得到含有铁素体、贝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的多相组织。
当保温温度进一步提高之后,工艺时间会直接影响到耐磨板中铁素体晶粒尺寸、铁素体量以及铁素体基体上的位错密度和沉淀析出量;随着贝氏体区保温时间的延长,耐磨钢板中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先增大后减少,残余奥氏体中碳含量增多。
当加热温度处在两相区范围内时,随着加热温度的降低,铁素体转变被推迟,奥氏体的含碳量也会有所不同。在相同的拉伸变形阶段,奥氏体转化率的增加速率不同,使得耐磨板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右移。
另外,如果等温时间相同的话,等温温度越高,残余奥氏体中的碳含量越大,耐磨钢板中的铁素体、贝氏体晶界或者相界面1μm以上大颗粒奥氏体发生相变,相应的其性能也会有变化。
耐磨板是高强度耐磨钢板,其具有较高的抗磨损能力,布氏硬度值达到400(HBW)主要是在需要耐磨的场合或部位提供保护,使设备寿命更长,减少维修带来的检修和停机,相应的减少资金的投入。
耐磨钢板具有很高耐磨性能和较好冲击性能好,能够进行切割、弯曲、焊接等,可采取焊接、塞焊、螺栓连接等方式与其他结构进行连接,在维修现场过程中具有省时、方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冶金、煤炭、水泥、电力、玻璃、矿山、建材、砖瓦等行业,与其他材料相比,有很高的性价比,已经受到越来越多行业和厂家的青睐。
耐磨板的完全退火是为了改善钢板热锻、热轧、焊接或铸造过程中由于温度过高而使钢件内出现的不良组织,如粗晶、魏氏组织(伴随粗晶出现的呈方向性长大的粗大铁素体)或带状组织等,使晶粒细化,提高力学性能,并降低应力和硬度。
耐磨板的扩散退火则是为减少金属铸锭、铸件或锻坯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的不均匀性,将其加热到高温并长时间保温,使钢板中的元素充分扩散。由于扩散退火的加热周期长、温度高,尽管钢的成分均匀了,但钢板的组织因严重过热,晶粒剧烈长大,韧性、塑性较差,因而尚需经历一次完全退火或正火来细化晶粒。扩散退火耗能很大,材料烧损严重,多用于对质量要求较高的钢锭及铸、锻坯件。
耐磨板中的脱碳是炼钢过程中重要的反应。在脱碳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气泡使熔池受到强烈的搅动,这使得钢液温度和化学成分的均匀,并能有效地清除钢液中的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
由于脱碳能够起到这样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炼钢时,总是使炉料的平均碳含量超过钢的规定碳含量,以便在氧化期中把这部分多余的碳分氧化掉。因此可以说,在炼钢过程中,脱碳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为了造成碳的氧化,可往钢液中吹氧或加矿石。
福伟达管业有限公司从事 淮南304L不锈钢管、产品研发与制造多年,积累了丰富的 淮南304L不锈钢管、行业经验,为客户提供独到的解决方案,以诚信、实力和产品质量获得业界的认可!
技术支持:tywgg.com